跳转至

电磁脉冲的定义

标题:电磁脉冲(EMP):威胁与影响

电磁脉冲(EMP):来自核爆炸或者突然波动的磁场的电磁辐射。
其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可能与电气/电子系统耦合,从而产生具有破坏性的电流和电压浪涌。
它是一种宽带、高强度、短时间的电磁能量爆发。
在核爆的情况下,电磁脉冲包含连续的频率谱,大部分能量分布在3赫兹到30千赫兹之间的低频部分。

这是一种瞬间的、强烈的能量场,能够在距离较远的地方使众多电气系统和高技术微电路(这些对电涌特别敏感)过载或者中断。
在大气层高处引爆一颗核弹就能产生大规模的EMP效应;使用带有强大电池或者活性化学物质的非核装置也能制造出类似但规模较小的EMP效应。
包括一些被报道为恐怖主义赞助者的国家在内,目前可能有能力将EMP作为网络战或者网络恐怖主义的武器来使用,从而破坏美国的通信以及其他关键基础设施。

核爆产生电磁脉冲(EMP)的最重要机制是由爆炸产生的伽马射线电离空气分子。
这些伽马射线通过与空气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正离子和反冲电子(康普顿电子)来电离空气分子。
这种能量脉冲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尤其是在武器爆炸附近区域,这就是电磁脉冲。
EMP也可以由非核来源产生,例如电磁炸弹(E - 炸弹)。

高空核爆和电磁炸弹产生的EMP有可能在广大区域内损坏或者摧毁电子设备。
电力系统也会受到这类武器产生的电涌威胁。
一枚140万吨当量的炸弹在距离堪萨斯州约250公里的高空引爆,将会破坏整个美国大陆大部分未受保护的电子设备。
在1962年短暂的大气层核试验回归期间,在约翰斯顿岛(Johnston Island)上空约250公里处引爆了一枚14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
在距离爆炸点800公里远的夏威夷观察到了EMP的效应,瓦胡岛的路灯和保险丝熔断,考艾岛的电话服务中断。

EMP不具有放射性,而是核爆或者电磁炸弹产生的一种能量脉冲副作用。
EMP对生物体没有已知影响,但能够暂时或者永久性地使电气和电子设备失效。
足够强大的EMP会在半导体元件中产生电流并将其烧毁。
EMP不是简单地切断某个区域的电力,而是实际上会破坏大多数使用电力的机器。
发电机将毫无用处,汽车无法行驶,打电话也没有可能。
在短短几秒钟内,足够强大的EMP就能让一座整个城市倒退200年。

引用:https://modernsurvivalblog.com/emp/definition-of-an-emp/
原文: https://s3.tttl.online/blog/1735990615/
图书推荐